2)第四十一章 苏烨指出沉船位置!_我只有两千五百岁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可依好奇的问道。

  “那是大型遗迹。”

  杨开兵解释说道:“而且,就算是大型遗迹也是在利用各种科技手段,确定了整个遗迹的范围之后才会搭棚,目的也不是让我们能有一个好的工作坏境,而是为了避免发掘出来的东西遭遇到强光的照射而出现一些变化,或者遭遇到雨水的冲刷等等。”

  “我们这个现场不需要,这种大太阳下工作,我们都习惯了。”

  说着,黝黑的面容上露出一个憨厚的笑。

  这话一出。

  嘉宾们都忍不住有些心疼。

  “你们真的太辛苦了。”

  “谢谢你们为祖国发掘出那么多的国宝,你们是真正的英雄!”

  这话说的杨开兵都有些不好意思了。

  导演满意的看着这一幕。

  他要的就是这个!

  今天这一期节目的主体,就是为了致敬考古工作者。

  苏烨却微微皱起眉头。

  他发现,考古队的努力方向好像错了。

  沉船的地点是在上游,如果往上发掘的话早就已经找到了,可偏偏考古队一直在下游纠结,就是不去上游。

  这下游只随着时间水流冲刷下来散落的银子而已。

  “你预计还要多久,才能找到沉船的位置?”

  一个嘉宾问道。

  “至少还需要两三天时间吧。”

  杨开兵回答道。

  “要是今天能找到就好了,大家就不用那么辛苦了。”

  蓝可依感慨道。

  “考古工作很复杂的,没有那么快。”

  杨开兵笑着解释。

  这时。

  “沉船的地点应该在上游。”

  苏烨突然说道。

  大家一愣。

  “上游?”

  杨开兵一脸疑惑的看着苏烨,沉吟了一下说道:“我们确实一直在发掘下游,但是根据我们知道的资料,以及上百年的地壳运动情况来判断,沉船出现在下游的概率非常大。”

  “我是济阳人,有幸读过一些关于济阳的古书县志。”

  苏烨说道:“如果我推测的没错得话,沉船所在的位置,应该在那儿!”

  说着。

  直接伸手指向上游考古发掘坑的边缘部位,提醒道:

  “建议你们可以让人过去那里查一下。”

  “你怎么知道在那个位置?”

  杨开兵不信任的盯着苏烨问道。

  这是属于他们的专业,不太喜欢别人指手画脚。

  “我读了很多关于济阳市的古书,和各地的县志,我记得在一本县志上提到过,说附近一个叫庆华村的村民,在河流中发现了一些散落的金银。”

  “而且还不止是一处,县志上有十多处记载。”

  “把这些位置独立出来计算一下,应该就是沉船所在的位置。”

  苏烨说道。

  嗯?

  县志?

  “哪一本?”

  杨开兵见苏烨提到了县志,立刻正色起来,对看来不是随口说的。

  “《高平县志》。”

  苏烨说道。

  闻言。

  杨开兵一愣。

  立刻叫来一个考古队的工作人员,去找高平县志。

  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m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