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八百七十章 惠民药局_回到北宋当明君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山高指着连绵不绝的塘口的民舍,解释道:“那是隔离点建的隔离四层小楼,每一个小楼约有百间房,可以对海员隔离,现在都住满了,现在还在建中,其实是隔离的小楼数量,阻止了大宋泊位的吞吐量。”

  “每十个小楼构成一个坊,设哨塔、更夫、惠民药局、尚膳楼、邸店等等,那边也会有庖厨负责给各个小楼送餐。”

  何栗目光炯炯的盯着惠民药局的地方,眼神里都是回忆,正是这惠民药局的存在,让他最快的速度知道了三州鼠疫的爆发,才果断采取措施,没有让鼠疫肆虐至不可收拾的地步。

  何栗不住的点头说道:“这个惠民药局一定要安置到位,尤其是现在倭国鼠疫,闹腾的厉害的时候。”

  惠民药局是前段时间赵承佑被官家凌迟之后,官家昭告天下,令天下各路、府、州、县将之前的熟药局和和剂局,改为了惠民药局。

  目的是:拯疗贫病军民疾患。

  这也是惠民药局成立的时候,赵桓提的字,悬挂于惠民药局之内。

  惠民药局直属于御医院,它的主要受众是大宋朝的普通百姓,主要是作用是以低廉的价格出售药材、中成药,而惠民药局有一医官为提领,内外科大夫两名,坐堂诊病。

  这惠民药局除了专营药物贩卖以外,还有培养医者学徒,监视天下疫情的功能。

  这也不是赵桓的创造,乃是当初王安石将唐时的悲田养病坊的基础上,改出来的熟药局和和剂局。

  而惠民药局这个词,也不是赵桓无中生有。

  熙宁五年,王安石新政,设置了熟药局。

  而这个政策在崇宁二年的时候,正在由赵佶推向了全国。

  政和四年的时候,赵佶将熟药局正式更名为医药惠民局。

  而后在绍兴十八年,由宋高宗赵构,推而广之,将其正式变成国策。

  而后蒙元时候,蒙元对此项政策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宋朝,在《经世大典》中,将惠民药局单独列传,将规章制度讲解的非常明白。甚至还有专门挑选儒生改医的政策,并且第一次将行省的大型医药局的提领的品秩,提高到了四品。

  明朝时,更是在开国时,在洪武三年,朱元璋顶着朝堂的巨大财政压力,力排众议,全国各省设立惠民药局,目的就是怕瘟疫四起,民不聊生。对于穷苦出身的朱元璋了来说,他太了解瘟疫对百姓的伤害。

  赵桓不过是拾人牙慧,将这惠民药局重新收拾出来,恢复到崇宁二年的规模罢了。

  这是周礼的一部分,名曰养疾之政。

  前秦和汉朝时,类似的机构叫孤独园,南北朝时,这类的机构叫六疾馆,在唐朝时叫做悲田养病坊,在宋元明时期,正式定名为惠民药局。

  至于螨清?螨清没有。

  清朝倒是有紫禁城、圆明园、颐和园。

  至于中原王朝两千年摸索的养疾之政,摸索出的相关的管理制度、药方物流等等制度,都随着螨清的建立,化为了乌有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m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