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七百八十八章 拆别人的东墙补自己的西墙_回到北宋当明君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桓的估计,陈子美这家伙,根本不可能看得上人牙子买卖,也不可能下达那样的指令。

  从占城拉等重的占城良种,都比贩丁赚钱的多。

  而且陈子美也不止一次两次,想要把陈家打包送给内帑了,上次高丽与国帑争利的举动,也证明了陈子美怕了。

  他手里的钱很多,多到他自己都怕的地步。

  就跟猪圈的猪不愿意成为最壮最肥的那一个一样,生怕被官家给拉出去补贴国用。

  陈子美的心情肯定非常糟糕,就如同赵桓看着自己手下的这群人,为了各自的小九九,在朝堂上如同泼妇骂街一样无聊。

  赵桓揉着略微有些爆抖的太阳穴,说道:“李太宰,严令塘口市舶司注意倭国鼠疫,倘若在两浙路肆虐,借他项上人头以平民愤。”

  “倘若闹到了要朕写罪己诏的地步,让他自己看着办。”

  李纲俯首说道:“是,已经三令五申,十二道金字牌急诏,令塘口严加防范,倭国船舶已经限制通航,而从倭国归国的大宋商贩,下了船都会被隔离开来。已经有了措施。”

  “做的不错,治瘟还是得靠隔离呀。”赵桓点头说道,塘口的市舶司可以考虑给他升升官了。

  “倭国的鸟羽王至今没有发来求救的札子,他是觉得傍上了金国,鼠疫不会闹腾是咋地?愁人呀。”赵桓揉着太阳穴说道。

  “额,官家为何关心倭国之事,只要各大码头,市舶司严加防范,倭国鼠疫肆虐,也传不到我大宋来。”李弥逊疑惑的问道。

  赵桓嗤笑了一声,李纲为什么是宰执?而你李弥逊虚长几岁,还是个侍郎?

  李纲撇了一眼李弥逊,连解释的兴趣都没有,像极了班里学神对待学渣的态度。

  李弥逊一脸糊涂的看着官家,眼神中充斥着求助。

  “李侍郎,你是户部官僚,这事你还不明白?…算了,朕还是给你解释一下吧。”赵桓抿了一口热茶说道:“大宋钱荒之事,想必李侍郎,也有所耳闻。”

  李弥逊木然的点头,这和他的俸禄息息相关之事,他当然清楚,官家将发放俸禄从铁钱变成银元的时候,李弥逊还高呼万岁了。

  毕竟银元更值钱,市面上一贯三百五十文,换不到一枚银元。

  “随着大宋银元的锻造和大宋钱庄的不断推动,大宋的钱荒得到了大规模的缓解,为了挽回朝堂的名誉,现在的银元钞,不敢多发任何一枚,想必李侍郎也清楚。”赵桓笑着说道。

  “是。”李弥逊赶忙说道。

  他当然清楚了!

  银元和银元钱引到底怎么变成硬通货?为何如此有价值?

  还不是官家强制不得超发的缘故?

  大宋人信大宋皇帝的金口玉言,大宋皇帝也一直执行着当初的诏命。

  这是以大宋皇帝的信誉背书的大宋银元。

  “两浙两江的出海商船都要去占城、倭国、高丽、南洋,甚至更远的地方也会去。大宋海商,用瓷器、茶叶、丝绸、纸张等等在南洋换的良种、香料、宝石等物,在倭国换成银料。”

  “所以倭国其实已经成为了我大宋重要的贸易伙伴,和稳定钱荒的工具,它若是瘫痪了不能稳定产出银料,我大宋恐有钱荒之虞。倘若倭国鼠疫传到了占城和南洋,我大宋方兴未艾的海贸发展势必受阻。”赵桓笑着说道。

  李弥逊可是新上任的户部侍郎,这关系理不清楚,光知道收税,那可不大行。

  李弥逊这才点头,说道:“救倭国,不等同于救大宋,但是等同于挽回大宋的商贸之盛?”

  “是也不是,这次江南水患、荆湖水疫、辽东战事,这么多窟窿,总得找个地方填补呀。倭国,在朕看来就不错。”赵桓笑着说道。

  李纲眼神一亮,脸上笑意愈盛。

  拆东墙补西墙,是大宋常有的操作,常常后患无穷。

  但是现在拆别人家的墙,就显得极为合理了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m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