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五百一十七章 甚幸,至治之君也!_回到北宋当明君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开始用内帑,填补陈留门战死军民的抚恤。

  在云中路补大宋军卒的粮饷。

  在河东路借钱给孙博和何栗,填了常平仓的窟窿。

  平州战事中,内帑出钱买粮。

  大宋书坊成立的时候,内帑的书坊全部给了进奏院和李邦彦,组建了大宋书坊!收益归了国帑!

  连圣旨打劫的一千万银元,都归了国帑!

  现在内帑所剩不多的票号和钱庄……官家也要拿到外朝去?

  李纲、郑望之、朱胜非面面相觑,官家这是又要做什么?他们莫名的看着赵桓,不知道他意欲何为。

  赵桓看着赵英的脸色,就知道他不舍得。

  大宋的内帑书坊没了,丝坊给了纺织所,抄家的钱,也都拿出来做了国用军事民事。

  现在票号钱庄,也要没了?

  赵桓笑着说道:“组建一个大宋钱庄,制定和执行货币的发行和回收,制定货币政策,管理民间钱庄,很有必要。”

  “不知道你们还记得,当初两蜀地区,选择赵构而不是朕原因吗?”

  李纲点头说道:“片钱不入蜀。”

  虽然朝堂上,谁都没指名道姓,但是这个片钱不入蜀,蜀中钱引如废纸的政令,是赵佶为了削蜀中地皮而下的政令。

  这导致了蜀中对汴京朝堂的天然不信任。

  赵桓看到朝臣们都是明白人,这群人尖子们,都知道蜀中为何选择赵构。

  都不糊涂啊。

  赵桓笑着说道:“大宋的商贸极为繁荣,但是缺钱。并不是大宋不够富有,而是大宋缺少交易用的货币,也就是钱荒。”

  “朕用一道圣旨打劫了倭国一船银子,弄了一千万的大宋银元。”

  “旨在建立以白银为本位货币,建立一种新的货币制度。”

  “到底发多少银元?到底印多少钱引?钱引谁来印?银元和铁钱兑换比例是多少?大宋对外贸易使用银元结算时又应该依据什么条例?都没个章程。”

  “太上皇当初一拍脑袋,印一堆钱引,一拍大腿,印一堆钱引。”

  “这样的印法,就是民不聊生,民心不在、社会动荡,稍微有点事,就是离心离德。”

  “朕从来不怪蜀中百姓,是大宋对不起他们。”

  户部侍郎郑望之站了起来,说道:“官家,要不这事,交给户部来做?”

  赵桓看着郑望之,看的郑望之心里发毛。

  然后郑望之才悻悻的坐下,他已经看懂了官家的眼神里的意思。

  户部当初吞了计省的活儿都没干好,这个银本位体系显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部门,户部吃不下。

  “我说郑少卿啊,这户部已经够胖了,再吃就走不动道咯。”朱胜非嗤笑了一声,笑着说道。

  柳成卿拍了拍郑望之,笑了起来。瞬间,文德殿内,充满了欢乐的气氛。

  赵桓也是摇了摇头,朱胜非说了自己想说的话,户部的职能太多了,再多就周转不开了。

  柳成卿疑惑的问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m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