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百六十二章 口径才是正义_回到北宋当明君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放弃传教的行为,他们深入了辽国。

  辽国修释家礼佛,汉化严重,景教也没有市场,辽国人就把他们赶到了漠北,他们在这里扎下了根。

  景教众,在蒙古语境叫也里可温。

  赵桓找到了克烈部投石机的由来,也让赵桓松了一口气。

  在军备上,大宋完全领先,但是在军队素质上,大宋军守城有余,攻击不足。

  自己谋划灭金之战,对金国大势刚刚占据了全面主动的时候,结果克烈人来了。

  而且来势汹汹,丝毫不是赵桓认为的莽荒部落!

  人家是一个早就在百年前谋求立国,刚刚打败了耶律大石的成建制的军队。

  赵桓看着堪舆图,让赵鼎原地待命,等待自己的诏命。

  而这个诏命,并不是镇州拱手相让。

  相反,趁着天气还算晴朗的时候,让岳飞带领剩下的河间军卒和蒺藜炮和药包,一拥而上。

  彻底将镇州所在的四州的克烈部打退!

  赵桓不能不打,现在的上京道随着耶律大石带着契丹最后的精锐,离开之后,就成了一块飞地。

  自己不去占领它,克烈部就会占领他们!

  【历史事件提醒:耶律大石放弃辽上京道之后,大量的契丹人只能被迫无奈的加入了蒙古诸部,这给蒙古诸部增加了大量的人口。】

  【而燕京路的契丹人则成为了金人的签军,跟随金人和蒙古诸部,在漠南的乌察草原展开了为期近百年的挣脱。】

  历史的提醒,让赵桓认识到,不仅仅是领土的问题,还有人口问题。

  现在克烈族刚刚占领了镇州四州之地,这个草原上的明珠,现在他并不是立足以稳。

  现在不将克烈部打回漠北以后,等到全面消化了契丹人所剩下的人口,其底蕴就会又厚重一份。

  到时候更加难以征伐!甚至成为大宋的心腹大患!

  赵桓刚要写下诏命的时候,又停下了笔尖。

  西夏人怎么办?

  东胜卫是现在整个燕京防线最薄弱的地方,城都还没修起来。

  东胜卫和奉圣州的军堡是大同府的左右两翼。

  而整个云中路是以大同府建立起来的防御体系。

  云中路的防线,是燕京路的左翼。

  东胜卫是整个燕京防线体系最薄弱的一环,被打破,就会让大同府陷入危险。

  赵桓这套偷师明太祖朱元璋九镇卫戍体系,在整个明朝历史上,东胜州被攻破之后,大同府屡次被攻破。

  这套攻防兼备的体系失去了东胜卫,就失去了攻击的能力。

  虽然还有其他的关隘担任防守任务,但是攻击性全无。

  而陈规在他的《攻守方略》就说到了这个问题,攻击是最好的防御。

  赵桓看着整个堪舆图愣住了。

  调走了岳飞,将无人镇守东胜卫,西夏人万一来拿下了东胜卫,自己这套体系就失去攻击力,染指上京路,简直是天方夜谭。

  可是不让岳飞带着精锐和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m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