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百七十九章 商税改制的闭环,让李纲很为难_回到北宋当明君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跟自己的小金库里要钱啊。绕那么大的圈子作甚。

  他的内帑多数都是抄家抄来的,本来就是国财,自己也没花过里面的钱,多数都是用来给兵卒们用来封赏了。

  他一个皇帝,有花钱的地方吗?他自己觉得没有。

  大宋皇帝的内帑很有趣,赵桓专门研究过大宋的皇室的内帑。

  来源是宋太祖皇帝赵匡胤,设立的封桩库。

  这个封桩库,都是赵匡胤的私产,他想用这些私产,去跟辽国购买燕云十六州。

  可惜还没跟辽国谈,他就被斧声烛影了。

  而后这个封桩库,一直在改名,先是改名右藏库,又改名内藏库。

  而后国库吃紧,宋真宗的时候,国库告急,士大夫们就把主意打到了内帑上了。

  宋真宗不喜欢自己的钱袋子被人拿去用,国库的亏空又不大,他就让朝臣们自己想想办法。

  宋仁宗的时候,国库正式告急,仁宗皇帝,便把内帑的钱拿出来,救济国库。

  宋神宗登基的时候,看着跑老鼠的内帑,痛定思痛,决定改革。

  国库告急,内帑也告急,游戏体验极差的宋神宗,将目光看向了中间商的员外们、扑买们还有经纪们,然后国库充盈了。

  内帑重新堆满了钱,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,就是熙河开疆2000余里。

  后来足以用很久的内帑,怎么消失的?

  赵桓端坐在文德殿,看着延福宫、艮岳宫的方向,就连连摇头,钱都建了宫殿。

  赵佶可没有什么实用主义精神,他就是什么奢侈名贵用什么,金丝楠木一根接一根,奇骏石料都是花费不菲。

  穷尽奢华的艮岳宫,掏空了内帑和国库。

  现在李纲要他的内帑填国库的窟窿,这本身就是一个忌讳。

  虽然看起来官家不是很在意,但是自秦汉以来,内帑和国库都分的明明白白,朝臣老是找皇帝要钱,并不好看。

  “要多少钱?”赵桓笑着问道,天下都是他的,这钱躺在内帑里只会生锈。

  “官家,大约要三千万贯,才够。这还是算的,还不算应急的事。”李纲也是挠头,要是有点办法,他能跟官家要钱?

  “三千万贯吗?”赵桓的目光看向了赵英,目光中带着征询。

  “官家,给太宰三千万贯,咱内帑还有一万万贯……”赵英小声的官家耳边说道:“上次查抄了不少的店铺吗?臣寻思着,闲着就是闲着,就把店铺又开了起来。”

  “这不,官家御驾亲征回来,倒是弄了不少的钱。这五六个月,商铺总共交上来一千万贯。”

  这头李纲为了钱的事头疼,那头赵英却把当初抄家的店面都从新立了起来,倒是有趣。

  赵桓清楚的知道,李纲不是没有想到回易的事,但是朝堂大员不愿意碰,或者接触回易。

  毕竟官商勾结这个词汇实在是难听了点,而且是重罪。

  “太宰,咱们那么多军器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m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