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百六十三章 给国贼盖棺定论_回到北宋当明君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足食,为了些许鸡毛蒜皮没小事吵个没完没了。

  何曾见过如此阵仗?他勉强维持住了身形,他知道那都是幻觉,但是他必须顶住这种战阵对他冲击。

  乱世,就是如此模样啊!

  禁军大队人马缓缓入城,城中四处都是被投石机石块砸烂的模样,还有为了修建雁翅台上的投石机,被拆毁的民房,连太守府都被拆的一干二净。

  真正的油尽灯枯的太原城,居然守住了这座城池,简直不可思议。

  再难也要重建太原啊!否则怎么对得起太原城的军民?

  毁家纡难。

  这四个字突兀的出现在了赵桓的面前,久久不去。

  也不是种师中没有眼色,天子亲至,为什么不将尸体残垣断壁清理一下?

  这种基本迎接天子巡查的手法,种师中为官已久,安能不知?

  实在是太原城内遍地都是事,而太原城外,岳飞据雁门关,抵抗着还想夺回雁门关的金兵。

  而他还需要防备完颜宗翰绕道再袭太原,这些事都忙不过来,面子工程实在是抽不出人手来。

  所以,在赵桓面前,就是一片狼藉的模样。

  他端坐在城门口,手中端着当初官家赐下的鱼符和旌旗,这是表示率臣交回兵权。

  毕竟天子已至。

  赵桓深知自己不是军事天才,瞎指挥反而给大军带来困扰,让种师中将率臣虎符和旌旗大印一并交给了种师道。

  自现在起,河东路率臣变更为了种师道。

  反正是兄弟俩,种师道只能坐在转椅上,这河东路的军事,还是种师中去做。

  “臣惶恐,未经官家准许,擅自矫诏,大金吊伐录之事,还请官家降罪。”种师中请罪,这事就是矫诏。

  赵桓摇了摇头,这等小事,他才懒得计较,自己当初给了耶律大石一张地图,种师中做的事,是在补充他的计划而已。

  “情势急迫,种帅言重了。赵英,颁旨吧。”

  太原城总要抚恤,大宋将士也要加官进爵,否则谁会跟他这个皇帝干?

  “朕庆登储,安享泰宁之祉,晋阳乃吾汉人之圣地,晋阳之祸,事出太宗。”圣旨的开头第一句,先把罪名按在了驴车皇帝的头上。

  “以违天拒命,烈火焚城,复引晋、汾之水,尽毁之,毁晋阳,自废武功,修大小丁字街近九百于道,谋钉龙脉,以破不祥之兆,亘古奇闻,何其荒诞。”

  赵桓这一句,让听宣的太原城民,心头触动极大,要是当初的围四十里的大城,守城还能如此惨烈?

  赵桓也是无奈之举,这要是不清算驴车皇帝的罪恶,怎么安抚得了太原城以及河东路之民?

  骂自己祖宗的事,赵桓毫无压力,反正他又不是驴车皇帝的后人。

  “李嗣本、耿守忠二人罔顾圣命,投敌叛国,隆德府义胜军,望风而降,具言中国虚实。反戈一击,金人如入无人之境,直趋太原。童贯及临事乃蓄缩畏慑,奉头鼠窜,夜开太原门而出,日驰数百里赴阙,人心亥散。太原城危在旦夕。”

  赵英阴阳顿挫的声音再次响起。

  隆德府义胜军在李嗣本、耿守忠两人的率领下,投降了金人,还把太原城的虚实堪舆图告诉了完颜宗翰。

  而当时的宣抚使童贯,率领捷胜军直接一天跑了数百里,跑回了汴京,太原城人心涣散,太原城危在旦夕。

  种师道和种师中心中无不骇然,这是要将这三个人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啊!

  人还没死,已经被盖棺定论。

  赵桓没有怪罪张孝纯投敌的想法,完全是因为当时的太原守军已经先人一步投降了!

  宣抚使童贯带着剩下的主力逃跑了!

  这张孝纯一个纯粹的文人,你指望他能做什么?

  守住太原的正规军只有那死的所剩无几的三千捷胜军,还有太原的百姓!

  他必须给太原百姓一个交待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m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