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百三十二章 种大忽悠再出手_回到北宋当明君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咋的做皇帝的!

  “朕也没有大事,刘都尉劳苦,当有恩赏。赵英,端一盘子。”赵桓示意赵英端五百贯的铜钱来,这些都是大子,不是普通的那种薄如纸片一样的铁钱。

  刘錡领旨谢恩,武将觐见新帝,恩赏乃是常理,有多有少。多的时候有个百贯薄钱,就已经很好了。

  当五百贯摆在刘錡面前的时候,刘錡的脸色数变。最后俯身说道:“陛下,臣无功不受禄。还请陛下收回恩赏。”

  无他,实在是太多了。

  自己的父亲收复西宁州的时候,赵佶大肆恩赏,万贯入库,白银千两,犀牛角一对,金牌五枚。

  自己这一个照面,无功无德,受不得这样的恩泽。

  赵桓摇了摇头,说道:“拿着吧。”

  刘錡端起来五百贯的铜钱,心情略有些复杂,这笔钱,是从小到大,他接到过的第一笔巨款。

  父亲在世是极为严苛,家中也无厚财,自己的哥哥掌家后,倒是经营盐池有道,可是那都是军资,轻易不能奢靡。

  他又想到了自己的幼子,这笔钱,对改善自己的家境,大有益处。

  他又不是个傻子,知道自己接过这盘子钱,自己就算是姓赵了,自己自动站队到了赵氏家中。

  而不是西军。

  他还是接过了这盘子钱,俯首说道:“谢陛下。”

  西军如无内地哺育,能支撑多久?

  哥哥们所谋划的听调不听宣,除非彻底反出大宋,否则安有立锥之地?

  他接过盘子里的钱,就是为了给他们刘家谋划个后路,毕竟刘家,或者说刘錡家,刚刚传到第二代,根基不深。

  不像折家十一代将门,自唐而起,已过三百余年。

  也不像杨家传七代至今,杨家是太宗皇帝收复后汉的重要依仗,而后与汴京军头盘根交错,联姻百年。

  自己的刘家的积累实在是太过浅薄了些,那里守得住狂风巨浪?

  他来见新帝,也是存了两头下注的想法。

  “麒麟儿,果然是你。老夫看到刘字大旗,就猜到是你,果不其然。”账外传来了爽朗的笑容。

  种师道被一个亲从官推到了大帐之中。

  “参见义父大人。”刘錡弯腰见礼,比见新帝的时候更加尊敬。

  他刘錡来见新帝,是不确定那个传闻极为懦弱的新帝,是否真的御驾亲征了。看到种师道是真的尊敬,这是义父。

  刘錡家刚传两代,底子实在是薄了一些。

  大宋西军并非唯折家唯命是从,而是对种家军的老种经略相公,唯命是从。

  种家军共计十五万大军,还有秦凤路五万秦凤军为策应。在大宋西军的实力最为强横。

  不仅如此,本来种家就是大宋官家,安置在西军中的钉子。

  永定军路的将门,其实对种家也是又爱又恨。

  朝廷拨的的军饷粮草,都是送到种家再分配西军各路军队。

  种家从不克扣,都是如数送到各家之中。维持表面平和。

  这一点,其他将门自问自己做不到如此清廉。

  恨,就是这种家的底盘实在是太大,又是大宋官家的爪牙,恨的牙痒痒,却无可奈何。

  “见过官家。”种师道先是向新帝行礼,这是礼节,他可不想史书给他一句御前狷狂。

  “你的哥哥可还安好?说起来上次见你还是五年前了吧?一晃这么久,你也成家立业了。”种师道感慨的说道。

  “官家,老臣与义子,许久未见,请准老臣与其叙旧。”种师道一语双关的说道。

  赵桓点了点头,种师道是代自己去试探这刘錡的态度。这一点他还是很确定的。

  种师道和刘錡没走多久,赵桓就受到了一条系统提示。

  【刘錡对你的抚恤战亡士兵的策论心有好感,忠诚度+15,现在忠诚度50点。】

  【刘錡和种师道交谈,忠诚度+20点,现在忠诚度70点。】

  赵桓知道种师道蛮能忽悠人的,不过这张嘴也太能忽悠人吧!

  35点忠诚度!就这么忽悠来了!自己做了这么多事,也没见过哪个将领这么涨的!

  ps:重要通知,看本章说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m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