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476章 义释兵权_家兄朱由校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着,而张献忠也收好了圣旨,好奇问道:

  “那李参将现在去哪了?他们没受罚吧?不是万岁把他们调走的吗?”

  张献忠口中的李参将就是他们那个带兵去围场拱卫皇帝的老上级,不过这次这个李参将可以说倒霉的被牵连了。

  “具体的不知道,但听说开平和朵颜两府二十个营的参将都被下了。”

  “虽说官职还保留着,但据传要被殿下派往海外,消息已经传开了。”

  副将解释着,张献忠闻言也耸了耸肩:“管球他们的,反正老子这参将到手,要是殿下再打几场仗,指不定下次我就能升总兵了。”

  二十六岁的张献忠野心勃勃,而听到他的话,副将只能无奈地在心底叹了一口气。

  从参将升到总兵,那难度可比从小兵升到参将难多了。

  不过自家参将都这么说了,自己也不好打击他。

  这么想着,副将也在和张献忠闲聊几句后离去了,倒是在他们分开的时候,五军都督府下发的一些升迁文书也传到了各方兵马的手中。

  身处关外三省,从北山撤下来的朱辅炬也拿到了自己的升迁诏书。

  升迁这方面,五军都督府是给了他两个选项,一个是留在上直卫军里,但是升迁到已经几乎全灭的鹰扬卫,做一个总旗官,可以说连跳三级。

  至于第二个选择,则是调往北军都督府,成为宁夏营的一个军需官,连跳四级。

  一个是留在可以不断征战升迁的上直,一个是调往战事不多的宁夏,这两个选择里,朱辅炬选择了离家近的宁夏。

  这么一来,他便从一个年俸十五两的普通士卒,一下子升迁到了年俸八十两的从八品军需官。

  虽说失去了上直的身份,不一定能常年征战,但朱辅炬的需求已经满足了。

  北山之战结束后,朝廷也开始给各部兵马将士发了五军都督府的银票,凭借银票可以前往各府治所在的银行兑换赏银。

  虽说可以兑换,但银行并没有长期对百姓和官员开放,目前只支持兑换赏银,也不支持储蓄。

  “三百五十七两……”

  泰宁府泰宁县外的军营门口,望着手中的那张铁制印压银票,背负行李的朱辅炬很好奇这是怎么弄出来的。

  “朝廷是怎么把这么薄薄一张铁纸上印压出这么精美的画的?”

  朱辅炬看着手中这重量不到二两,刻画着精美图案,上书写着三百五十七两白银,不足巴掌大小的银票,心里很是好奇。

  只是他翻来覆去也搞不懂,最后只能把这银票藏在了身上比较容易隐藏的地方,然后静静等待着军需司马安排他们这群调迁兵马回家。

  和朱辅炬一样背负行李的人一共有两千多人,他们坐在泰宁府军营门口的草地上等待着。

  有的人喜滋滋的看着手里价值几百两银子的银票,有的人则是笑呵呵的拿着手里的调迁文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m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