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86章 上架感言_大明总宪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86章上架感言

  今天是本书《大明总宪》发布的第三十……好几天了,一路跌跌撞撞也到了上架的时候了。

  现在本书一共是有五位盟主。

  作者是真的受宠若惊,之前打赏之后没加更靠着厚脸皮蒙混过去了,主要是第一次在起点正儿八经的一轮轮的推荐吃下来。

  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安排更新,不过好在上架之后就明白一些了,多的废话不多说,待会吧,问了编辑说是十二点改状态,其实我是以为今天凌晨上架的,总之就是先十更为敬,待会一次性全部放出。

  以后每天的话,保底三更,能写多少发多少,毕竟这个资料查起来就没完,速度拉太快实在是保证不了,但是肯定会多。

  其实挺想跟各位看官说两句话的,想过建个群,只是想到这个题材建个群,三天两头炸,什么都不让说最后有跟没有一样,所以纠结了很久,最后还是没建。

  之前问过编辑追读,已经是出乎意料的好了。

  先感谢一下各位看官老爷的支持,哪怕是前几天剧情上出了点小事故,改文已经改的有些看官很不爽了,再次道个歉。

  回到咱们这本书上。

  当初开书的时候其实我就已经觉得这个题材不好写了,现在写了之后才发现。

  确实不好写。

  因为别的文都是爽文,像是朱厚照这样的先天的硬件看起来就很爽。

  但是仔细一开嘉靖中期这帮人,从皇帝到大臣,其实都有些病态的畸形了,所有人都在拧巴着活着。

  老道士操天下之权柄,以术驭臣,看着很爽,实际上仔细翻开每个节点事件,这个人物也是有点生活所迫的意思。

  一个幼年丧父的皇帝,跟他那个倒霉堂兄一样,一个独生子藩王,说白了,人家就是以为他好欺负才让他继统的。

  在此之后,大礼议,中道夭折的嘉靖新政,不可否认,年轻时的嘉靖是真的想做些事情的,当然也有可能是他大伯留的那一摊子实在是太恶心,内外糜烂,前二十年他要是不上进没准吊死在煤山上的就是他儿子了。

  逐权臣,征安南,清田亩,甚至是削藩。

  明朝削去藩王最多的皇帝,既不是朱允炆,也不是朱棣,而是嘉靖,毕竟郡王也是王。

  嘉靖八年内阁议定《宗室条例》便开始控制宗室俸禄,光亲王就先后废了四个,而后又陆续废了几个郡王,当然裕王爷继位之后,又平反了一些。

  老道士对于整个帝国的掌控,在朱载壡出生的那一刻达到顶峰,只是在巅峰之后往往就是下坡路。

  很多人把壬寅年当成嘉靖朝的转折点。

  但是我的观点是,嘉靖朝真正的转折点,是嘉靖二十八年跟嘉靖二十九年这两年。

  因为在嘉靖二十八年之前的老道士,依旧是有心想做事的,河套该议就议,要钱也给钱,东南的朱纨巡海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m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