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30章 还钱_大明总宪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日,收税的胥吏收到百姓家门上去……啧啧。”

  说话人名叫王崇义,蒲州晋商,亦是毗邻震中的郡县,只不过王家近亲多在外经商出仕,没有受太大影响。

  爱有多深,恨便有多深。

  眼下将严嵩捧起来容易,也就意味着将来严嵩摔下来有多容易。

  王崇义都不敢想,这等过些时日,严嵩的名声会美到什么程度。

  “东湖,你当真要将这唱报馆给开到山西去?河东地僻,这肯定是亏本买卖啊。”

  “不谋万世者,不足谋一时,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,唱报馆的买卖不能这么算啊。”邹望随手放下了手中茶盏,继续道:“开一家唱报馆,不过就是几十两银子罢了,亏也就是亏这几十两。”

  “严阁老殚精竭虑,灾民水深火热……”邹望话音一顿,而后看向了王崇义继续问道:“既不用毁家纾难,而且还有利息拿,就可以臂助朝廷赈灾,得一个清名,你若是百姓,你还好意思敞开漫天要价吗?”

  “不仅省时,而且省钱,不过区区几十两银子,难道方田连这点银子都舍不得?”

  邹望深吸了一口气,继续道:“即便是再退一万步,即便是商税收缴到了百姓头上,百姓心中有怨,那也不会朝着你我施展,西北的灾情是实打实的,方田是蒲州人,灾民之惨,何须我等多言?”

  “只要百姓心中当真有社稷,也仍旧会把粮食借给咱们,百姓要骂,那也是……”

  还没说完,邹望便将那句话给咽了回去。

  这把戏即便是被百姓识破了,那也是严嵩签的字,怎么骂都骂不到他们这些商人头上来。

  西北的灾情是真的,嗷嗷待哺的灾民也是真的。

  有这一点,也就够了。

  守望相助,是刻进这片土地骨子里的东西,即便是知道有人从中牟利,但只要粮食最后能送到需要的人手里,而他们又没有折本的风险,仍旧有大把的人愿意慷慨解囊。

  王崇义被邹望噎在了原地。

  一家唱报馆不过撑死了不过就是亏个五六十两银子。

  但能把从百姓手中借粮的成本往下压上个三五文钱,积少成多也是一笔巨款了。

  看着王崇义等人表情,邹望这才怅然道:“所以啊,出宫那日我便与诸位说,我大明的擎天白玉柱,架海紫金梁,是严阁老,徐相公,你我不过就是一个给朝廷办差的,忍辱负重的是我大明的百姓,咱们担不起那么重的美誉。”

  “要了清名还怎么赚钱啊?咱们是商人,商人就得干商人该干的事情!唱报馆的这点钱,花便花了,亏便亏了,不妨事。”

  言及至此,在场的商人脑海中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句话。

  坑一坑百姓,骂名内阁担。

  道德经有云,夫太上者,下知有之。

  而邹望却已然察觉到,在太上之上,还有一种境界,那便是下不知有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m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