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636章 制定新朝制度框架(上)_带着仓库回到明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手。

  “大人,如今的皇宫已经修建完毕,不知道大人准备何时登基。”赵文刚刚说完,刘文众就问了起来。

  赵文看刘文众问的如此急切,一下子就明白了刘文众心里想的什么。

  无非就是能升官,但这种事情也是人之常情。

  “什么时候准备登基,就这几个月了。登基前的各项准备不少,先将这些事情完成。”赵文回道。

  “大人,不知道您打算在新朝采取怎么样的为政方式?又或者说沿用明制?”刘文众问道。

  按照传统来说,每一个新朝鼎力之后,新朝都会沿用前朝的制度。

  比如说汉朝,沿用的就是秦制,宋朝沿用的就是唐朝。

  赵文摇摇头,“我不打算沿用明制。”

  刘文众道:“那大人准备使用什么方式?要是采取其他的制度,恐怕会浪费很多时间。”

  “不要怕浪费时间,浪费时间都是次要的。这样吧,至于具体的制度,我已经有了想法,三天之内我就会给出一个结果。”

  在接下来的时间中,刘文众将赵文离开之后这段时间的大体的说了一遍。

  等到刘文众离开时,已经来到了午夜。

  赵文之前在火车上睡了不少的时间,所以现在的赵文精力也还比较充沛。

  赵文从旁边的书架上取出一叠宣纸,平铺在书桌上,随后取出一根炭笔。

  “朱元璋在废除丞相之后,将中书省的权利分给六部,同时设置四辅官,这个四辅官就是内阁的雏形。

  建文年间,朱允炆设置内阁制。等到永乐时期,内阁制度已经趋于成熟。

  可是这个时候的内阁依旧只是皇帝的秘书以及顾问,内阁真正的抬头还要在土木堡之变之后。

  内阁制度不能说不好,但是对皇权的威胁很大。尤其是内阁里面的阁臣拧成一股绳的时候,更是对皇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。以至于最后皇帝说话都没有内阁好使。

  文官集团不能放任,不能让他们做大。虽然现在我已经创办了学校,培养了新式人才。可谁知道一两百年之后,这些人会不会变成现在的文官集团。”

  赵文看着面前的宣纸,脑海里不停的思索着这些问题。

  赵文对现在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还很放心,可是赵文不敢确定一两百年之后,这些人还是如今的这样子,毕竟人心这种东西,是最难揣摩的。

  “俗话说,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无。这些事情不得不提前做好准备,在源头上将其遏制。”

  赵文说罢,思索了一会儿,便在宣纸上书写了起来。

  赵文在宣纸的顶端画了一个框,框里面写了皇帝两个字。

  皇帝下面又画了两个框,一个框里面写了内阁两个字,另外一个框里面写了司礼监三个字。

  内阁下面有六个框,里面是六部尚书,六部尚书下面又是侍郎之类的职位。

  赵文现在绘制的是大明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m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