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百六十六章后天优势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禁止任何德国国内的任何化工企业单独与美国公司进行谈判。这一步看起来不好推行,但在德国的国情下其实并不十分困难。这是因为此时德国的大多数大型化工企业,包括巴斯夫、拜耳、阿克发、迈斯特尔(就是后来的赫斯特公司)等知名企业其实都在法本财团的控制之下。

  虽然法本财团的股权结构相对比较分散,而且其旗下的几家大型企业在法律上也保持着独立的地位。但是通过“康采恩”这种垄断组织的形式,法本财团下属的企业之间有着比较稳固的协调机制,它们共同控制原料供应、商品生产和商品销售,以保证财团利益的最大化。而这次只不过是由国家出面牵头,让这一机制变得更加稳固而已。

  通过这一步,在进行技术交换谈判时,美国的化工企业在德国就只能找到一个谈判对象,而德国这边却有多个谈判对象可以选择,比如杜邦公司、陶氏公司、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等(就是后来的埃克森)。也就是说在谈判中,德国大型化工企业之间是不存在竞争内耗的,而美国的几大化工企业之间则存在竞争。

  海伦娜要做的第二步,是将她认为德国需要补齐的技术短板进行分类打包。这样在进行技术交换谈判时,德国就不需要和几个美国公司一项项技术地往下谈了,要谈判,就直接是达成一揽子的技术互换方案。这种做法一旦实施,就会导致多家美国公司在和德国进行谈判时,出现达成协议者能得到技术互换的几乎全部好处,而其他公司却什么都得不到的局面(除非你有其他几家都没有的独门技术)。

  这种“胜者全得”的集中谈判,可以在无形中增加那几家美国公司之间的不信任感,让这些公司之间难以达成真正统一的协调机制。因为如果有哪家公司在私下里和德国人妥协了,在完成和德国人的技术交换之后,这家公司的技术水平获得极大的提升。

  海伦娜要做的第三步,就是充分利用乃至制造技术互换谈判双方在信息上的不对称性,这也是海伦娜这个穿越者最大的金手指。这种不对称性主要体现为:对于美国公司来说,德国在化学工业各领域的具体研究进展它们并不十分清楚,而在德国这边,拜系统所赐,海伦娜可以大致推测出美国各方面的研究进展。

  这就相当于在打扑克时,甲方直接看到了乙方手里握着的牌面,而乙方却对甲方手里的牌面一无所知一样。由于美国公司方面无法准确地估计德国的研究进度,所以也就吃不准自己手头的技术对于德国人来说,到底价值几何。德国这边可就不一样了,由于海伦娜可以查阅上个位面的历史资料,她知道美国的哪些技术对德国是有用处的,哪些是没什么用处的,哪些是短期用处不大但今后必然会大放异彩的……

  由于海伦娜掌握的信息比美国人多得多,甚至已经达到了知己知彼的地步,这让德国人在谈判中可以完出很多花样。比如当德国非常想获得美国手中的某一项技术时,德方谈判人员完全可以虚张声势,发出德国的相应设备研制已经到了最后阶段的暗示。而这会让美国人意识到,手中的技术必须立刻变现,如果现在不拿出来变现,等德国的相应设备开发完毕,可能就再也没有变现的机会了……

  总结起来,在技术交换谈判中,海伦娜能给德国挖掘的后天优势就是三条:唯一的谈判者、集中的谈判项目,信息的不对称性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m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