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三百九十五章 诺贝尔物理学奖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铁元素发生电子迁跃的临界值在6.6倍率左右,大批量的制造一阶铁,也就代表王浩团队的强湮灭力场强队,最低也超过倍率7。」

  「7啊!」

  「还是最低、最低,我们的推断不一定是正确的,真实数据只会更高.....」

  办公室里。

  比尔—布莱恩、尤拉伊—诺沃提尼的面色复杂,他们刚才还在谈论新设备的设计问题,想的是能在'两代'以内赶超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,达到强湮灭力场研究的最高端技术程度。

  现在他们发现完全不可能了。

  王浩团队制造的强湮灭力场,最低强度也会超过'7',而他们的设备强度只在'4'左右。

  4,对比7,差距太大了。

  哪怕'一代'的提***到'倍率1',想要制造出强度超过7的设备,最低也需要'三代」。

  一代,一年,百亿美元经费。三代

  布莱恩和诺沃提尼想想都感觉头皮发麻,「追不上了,不可能了,完全没机会!」

  「根本没有希望。」

  「尤其,他们能大批量生产一阶铁,根本不会再缺少经费.....」

  最后一点很关键。

  他们之所以认为有机会能实现赶超,很大的信心来源就是'人才和经费优势」。

  在人才方面来说,他们的团队有来自全世界的顶级物理学家、工程师,比起王浩的团队肯定是有优势的。

  但是,王浩一个人能比得上很多人,人才对比上来说,是否有优势也是很难说的事情。

  经费,才是关键。

  他们背后有十几个国家以及大型机构的支持,一年拿到几十、上百亿美元经费不是问题。

  即便暂时没有什么前沿成果,也敲定好制造'第二代设备的经费,阿迈瑞肯方面就拿出四十亿美元,而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,也就是王浩的团队,肯定不会有这么多经费。

  现在不一样了。

  王浩团队掌握的强湮灭力场发生技术,已经能用来大批量的一阶铁,未来一阶铁肯定会被大规模的覆盖使用,就能创造源源不断的高额收益。

  到时候,不用说几十亿美元,几百亿美元经费都能拿得出来。

  双方还怎么比?

  恩波利—库博的心情就更复杂了。

  布莱恩和诺沃提尼也只是了解双方技术上的绝大差距,对于科研前景感到迷茫而已。

  他则是没有前景了!

  上个月回阿迈瑞肯参加技术会议,当着杜鲁克—本特和一众能源部官员的面,恩波利—库博就很确凿的说,「我们仔细论证过,技术上来说,需要两代就能实现赶超。」

  「现在王浩团队的技术强度在'6.6'倍率左右,而我们每一代都会有提升.....」」

  「只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,大概需要一年半到两年,我们就能制造出一阶铁,如果时间再长一些,就能实现大批量制造。」

  「我相信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m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