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一百一十五章 名人的特权以及航空材料院的邀请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头发,顿时感觉手有些痒了。

  ……

  罗大勇的研究已经完成了,差的就是把内容总结下来,或是到个数学会议作报告,或是写论文投稿进行发表。

  这个消息很快传了出去。

  学校里好多人听说以后都过来转一圈,有好几个教授,主任之类,都特别跑一趟,还给罗大勇一些意见。

  比如,参加什么学术会议、投稿什么杂志、论文格式是怎么样的之类。

  朱建荣来了一趟。

  计算机学院的院长陈庆华也特别跑了一趟,和罗大勇谈了很久,确定他是完成了研究,然后说了一番鼓励的话。

  综合楼办公室里忙作一团,总是人来人往的。

  王浩看着一个个的教授、主任、领导,有点儿感觉是小题大做,即便是完成很大的研究,也不至于这样吧?

  当看到学校的副校长,特别来一趟鼓励罗大勇,王浩扯着嘴角对张志强说道,“这有点夸张了吧?”

  张志强的反应倒是很平淡。

  他满是羡慕的看向罗大勇,随后扭过头说道,“一点儿也不夸张。”

  “这才是完成大成果的正确打开方式。”

  他说的还用力的点点头,表示对自己看法的绝对坚持,“你那种默默就发表了论文,才是不正常的。”

  朱萍和颜静也凑过来,对张志强的话表示认可,“没错。”

  颜静跟着点头,“确实是这样。”

  “……好吧!”

  王浩发现自己站在了办公室的对立面,也朝着罗大勇竖了个大拇指,“你很棒!”

  ……

  罗大勇的成果闹得轰轰烈烈,但实际上,成果也是有王浩一份儿的,他坚持要把王浩并列一作,不行的话就让王浩当通讯作者。

  王浩还是同意了。

  虽然绝大部分研究都是罗大勇做出来的,但关键的临门一脚是他踹出来的。

  另外,论文上有他的名字也是有好处的。

  比如投稿。

  学校里一些教授、主任之类,都给了罗大勇一些建议,有的说是参加学术会议做报告,有的说是投稿顶级杂志,王浩根本不需要什么建议,“你直接投稿《数学新进展》,通讯作者写我的名字,我和那边打个招呼。”

  这就是‘名人’特权。

  《数学新进展》刊载过王浩的两篇论文,包括《阿厅常数存在的有界性论证》,包括《梅森素数的判定函数猜想》。

  经过两次的合作,王浩认识了审稿编辑、审核编辑,他打个招呼就能快速审核,因为论文本身的含金量很高,审核以后,发表的速度也会很快。

  这就排除掉了投稿莫名被刷下来的情况。

  有些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是这样的。

  当看到不知名人士投稿了顶级研究,根本不看内容直接就刷下来,因为类似的投稿有很多,大部分都是错误的论证,若是一篇篇的仔细看过,就纯粹是浪费时间和精力。

  论文的作者上加上他的名字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m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