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995章_火热的年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国际经贸秩序,何况是他。因此在有一搭没一搭的同帕尔先生交谈之余,他就把小半的精力放在火车外的景象。

  位于山海之间的辽西走廊此时绿意盎然,铁路两边的田野中也出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,让罗乃音感到有些意外的是,这里的农民不仅使用着牲畜耕地,还时不时的能看到拖拉机的身影,这是华北地区过去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。

  不过最让他感到惊讶的,还是沿着铁路两侧不时能看到的树立电线杆的施工,自从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和直流发电机后,电力照明就开始向着全世界传播了开来。

  m.vipkanshu.

  1879年,上海安装了中国第一台发电机,用于对上海港的夜间照明。1894年,英国人向六十大寿的慈禧送上了一台发电机作为贺礼,安装在了颐和园内。

  但是对于电力照明接受最快的,还是德国、美国和日本,英国虽然是最早发现电力照明的国家,但是在发展电力事业上远远落后于以上三国的。和中国是因为统治者过于保守才不接受电力事业不同,英国是因为蒸汽动力的发展程度较高和城市煤气灯设施过于完善,导致资本不愿意投入电力这一新兴产业。

  虽然罗乃音听说过,共和党在满洲对于推进电力事业不遗余力,不仅仅在于夜间照明,主要还是在工厂动力上大力的采用了电力。他一直对这个传闻半信半疑,因为在他眼中那些中国人对于西方科技从来都是当成奇技淫巧,哪怕是要用也是偷偷摸摸,绝不会大张旗鼓的说西方的科技好用的。

  就在近20年前,华北愚昧的农民还把铁路、电线杆、照相机当成了妖术,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大肆破坏、销毁一切从西方舶来的洋玩意。因此罗乃音很难相信,在中国会有一个地方能够毫无障碍的推动着来自于西方的科技运用。

  不过在过了山海关后,他不得不接受了这江浙湖汉北样一个事实,这里的民众显然要比关内开放的多,他们对于修建破坏风水的电线杆子和使用拖拉机,显然没有关内的民众那么抗拒。

  下午1点20分列车抵达了锦州,过了锦州之后窗外的平原面积突然就开阔了起来,看着窗外望不到尽头的平原,罗乃音的心情也突然感觉开朗了起来,就好像他坐船从英吉利海峡进入了大西洋一样。

  七点四十分列车终于抵达了南满火车站,此时天色已经黑暗了下来,但是火车站外却有着成排的路灯将街道照的宛如白昼。罗乃音差点以为自己这是重新回到了北京的使馆区,不,使馆区也没有这么密集的路灯照明。

  南满车站广场到小西门过去都是铁路附属地,辛亥革命前罗乃音来过此地一次,那时这里正按照横滨城的布局修建着日式的房屋。不过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m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